《 知识系统学 》理论介绍
2019-09-28 20:49:20
  • 0
  • 0
  • 7
  • 0


《知识系统学》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韩妙第

2019年09月29日

 

 

 

 


《知识系统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2019年09月29日

 

将“知识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去开创,显然无法回避“知识”与“科学”之间的区别。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知识就是指人类对于客观事物个性化现象的认知反馈到心理状态,并且产生理解并且能够识别的境地。而科学则强调分门别类的科目之下专业学科的学术境界,即一门科学能够成为科学理论了,必须要在学术上得以体现,而学术上的体现是需要不断的认知去实现。因此,知识强调的是认知结果,科学强调的是认知过程。

第二,作为科学,可以是一个公式,一个定理抑或一个公理。因此,科学是基础性质的原理知识。能够反应客观事物内在的各种个性化属性,并且通过对客观事物内在个性化属性的揭示而有效的推理出真理所在。但是知识不一定是真理,并且知识在真理的推导出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建构,并且作为知识也可以将科学真理等的基础性知识在现实中进行广泛的应用。所以,在这一角度来说,科学是基础性知识,知识则是基础性知识、结构性知识以及应用性知识的总和。

第三,作为知识在识别的时候可以是一小部分人远见卓识的下形成的见识状态,也可以是一部分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益,其中某些人为了达到目的而舍弃一部分既得利益或者放弃某种未来的预期利益,彼此在妥协的基础上形成共识状态,更可以是通过长期的灌输、宣传以及传播,使得相当大的社会群体对某种事物形成常识状态。但是,科学不是这样,科学是追求真理,即追求自然、社会、人文、哲学以及未来等五大领域客观事物内在的规律。因此,从知识的角度来说,科学是知识中处于远见卓识的见识状态。属于知识中的一部分,而知识则涵盖了见识、共识以及常识。知识范围更宽广,能够包孕科学,但是科学不能包孕知识。

第四,科学在形成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的是理性思维,因此,通过理性化思维不断地向前推进,从而通过精进而深直达客观事物内在的本元所在。但是知识则可以是率性而为,即兴发挥的感性状态,也可以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知难而上等的知性状态。所以,科学的形成是依赖理性思维,而知识的形成是由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以及知性思维影响而成。

第五,科学可以通过不同的人,按照其规律做重复性的实验,得到的现象、结果是唯一的。这就说明科学是依赖规律而存在,不因某人,某种权力而随意变更。诚如一个网络神段子:“每天早晨公鸡都会叫,但是公鸡不叫,太阳一样会升起来。显然,每天太阳的升起不是因为公鸡每天早晨的鸣叫。”假设一下,如果太阳不升起来,公鸡还叫不叫?所以,一定要将太阳升起与公鸡鸣叫建立逻辑关系的话,一定是太阳升起,促使公鸡每天清晨的鸣叫。公鸡不叫,太阳照样升起。因此,规律可以离开人类以及动植物而独立存在。但是知识不一样,因为知识不仅仅针对科学,还有人文习俗、社会礼仪、哲学组织以及未来的创造。它可以是规律性的,也可以是人文习俗的机制性的,更可以是社会礼仪的规则性的。因此,知识涵盖有规律、规则以及机制。但是,科学必须是规律,规律是可以重复的。规则和机制可以因人而异!知识的结果事实上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极性、涵合性以及进化性。科学的结果是原理性的规律,必须一成不变。

第六,科学的最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实验去证明,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以通过一样的方法去证明。也就是说,科学是实证的。但是知识不需要通过实证。它的形成可以通过约定成俗。约定的前提是众人还是多人都无所谓,并且,有些约定还是基于权力的强加形成。例如:“指鹿为马”成语;所以,科学是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知识既有着实证形式,又有着约定形式,还有着指定的形式。

第七,新版《知识学》理论的章节没有采用传统的理论“现象、形态、本质、规律以及价值”五个章节模块的原因还在于,作为知识这一客观现象的事物,人类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学科以及任何领域进入,以致形成了一种本质现象的动态漂移。即由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进入知识体系时,其本质所蕴含的“原因、目的以及功能”三要素不尽相同,因此,其本质也不尽相同。这也在客观事实上形成了进入《知识学》理论时,基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而将产生不同的本质“原因、目的以及功能”三要素。亦即“现象、形态、本质、规律以及价值”五个理论知识的模块处于循环的动态境地。

显然,作为科学,由于它的形成是以线性思维,在行为上以推理的方式进行探索,所以,科学探索形成的知识都是单元性质,并且是基础性质以及独立性质的线性维度。不像知识的构成是拓扑组织,即“内即外,外即内”的多维交叉、交集维度结构。

第八,知识与科学的区别还在于知识具有组织功能,但是科学不具有组织功能。这是因为科学与生俱来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源自科学对于客观事物某种个性化现象的观察、研究、推理等线性思维基础上去获得。而知识的组织功能则强调在体系方面可以进行线性思维、矩阵思维以及复合思维三结合,既可以通过不同知识的交叉,形成全新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复合思维构建起庞大的百科知识体系,还可以通过知识之间的全新组合,形成巨复杂的综合知识。

第九,在此次《知识学》的撰写中发现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以往任何理论的撰写都是以“现象、形态、本质、规律以及价值”五个章节模块进行任何学术的构建,但是此次却没有,这是因为全新的《知识学》理论系统中,最后一个章节“知识的评估”与“元知识解析”有着交叉构建,这就使得《知识学》理论的逻辑闭环有着错位,这种错位闭环令我幡然醒悟“莫比乌斯环”的现象。“莫比乌斯环”的现象主要是揭示了不同的层面可以交叉重叠,彼此交叉的同时又形成了互为闭环的异度空间形态。即所谓相反相成的现象。原来《知识学》理论的十大章节的模块会有着如此的内在循环理论的论述机制、系统以及逻辑。这既超出我原来的设想,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冥冥之中,《知识学》理论的体系构建事实上又在印证了人类行为发生的内在程序、规律以及机制。

但是科学不能这样。科学就是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必须是真理,就是不断地向着正向前进、前进、前进!因此,作为知识,因为有着“相反相成”的逆循环现象,使得知识有着“正向的知识,假的知识以及反智的知识”三种状态。


所以,将《知识系统学》理论介绍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有别于史上任何专科学术的理论介绍,包括我自己以前所有开创的理论介绍的形式。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术界以及普通大众对于“知识”与“科学”在混为一谈的混用时刻往往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而且,相信将“知识”与“科学”进行比较的话,可以明确“知识”理论与“科学”理论两者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通过对这两者区别进行认知,从而达到对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科学”?进行辨别。唯有通过辨别才能针对“知识”与“科学”个性化属性进行甄别、划分、筛选、提取、选择以及优化,进而充实、完善以及提升自身掌握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可以使得读者在进入《知识系统学》理论之后,会对《知识系统学》理论所以能够包罗万象知识抑或《科学学》理论定义一尊的专一性知识起到一定层度的揭示、辅助以及引导的作用。

因此,《知识系统学》理论能够涵盖了人类所有的科学体系,例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未来科学等,还有形形式式的新材料学、美学、艺术学、经济学、现象学、网络学、密码学、人工智能学等等知识,成为“知识中的知识”理论。

当然,《知识系统学》理论的“结语”以及“后记”的论述也有内涵。如果有兴趣,继续进入“结语”以及“后记”的论述,了解“结语”的总结内涵以及《知识学》理论形成的一些题外轶事,这些都将在“后记”得到进一步的论述。

 

注:

韩妙第微信号:18017408096;

邮箱:hmd2001@126.com;

欢迎善意以及相近知识等级的爱好者交流!!!


关联理论

一.知识点:

《正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518018740.html

《伪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76018356.html

《反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348781

《陈旧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887060156.html

《腐败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917039

《垃圾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736127164.html

二.组织性:

《知识结构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601908924.html

《知识系统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729963657.html

《知识体系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67699380.html

三.认知性:

《学习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67626149.html

《认知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587228819.html

《理解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476010157.html

《知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821783686.html

《知识科学》理论介绍

四.组合性:

《通识学》理论介绍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998078621.html

《全知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948066434.html

《意识学》理论介绍

https://hanmiaodi.blogchina.com/652249260.html

五.联系性:

《定义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696083081.html

《概念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784493119.html

《逻辑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608264230.html

《论文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713118356.html

《理论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670983296.html

《著作学》理论

http://hanmiaodi.blogchina.com/578903688.html

作者:韩妙第;

微信号:13311750318;欢迎转载!!!



《知识系统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2019年09月29日

 

前言:┉┉┉┉┉┉┉┉┉┉┉┉┉┉┉┉┉┉┉┉┉┉┉┉┉┉┉┉┉┉┉┉┉┉(001)

 

第一章:元知识解析┉┉┉┉┉┉┉┉┉┉┉┉┉┉┉┉┉┉┉┉┉┉┉┉┉┉┉┉(001)

一.元知识定义┉┉┉┉┉┉┉┉┉┉┉┉┉┉┉┉┉┉┉┉┉┉┉┉┉┉┉┉┉┉(001)

(一)元知识概念┉┉┉┉┉┉┉┉┉┉┉┉┉┉┉┉┉┉┉┉┉┉┉┉┉┉┉┉┉(001)

(二)元知识之元┉┉┉┉┉┉┉┉┉┉┉┉┉┉┉┉┉┉┉┉┉┉┉┉┉┉┉┉┉(001)

(三)元知识系统┉┉┉┉┉┉┉┉┉┉┉┉┉┉┉┉┉┉┉┉┉┉┉┉┉┉┉┉┉(001)

 

二.元知识作用┉┉┉┉┉┉┉┉┉┉┉┉┉┉┉┉┉┉┉┉┉┉┉┉┉┉┉┉┉┉(001)

(一)基础性┉┉┉┉┉┉┉┉┉┉┉┉┉┉┉┉┉┉┉┉┉┉┉┉┉┉┉┉┉┉┉(001)

(二)隐形性┉┉┉┉┉┉┉┉┉┉┉┉┉┉┉┉┉┉┉┉┉┉┉┉┉┉┉┉┉┉┉(001)

(三)尖端性┉┉┉┉┉┉┉┉┉┉┉┉┉┉┉┉┉┉┉┉┉┉┉┉┉┉┉┉┉┉┉(001)

 

三.元知识类型┉┉┉┉┉┉┉┉┉┉┉┉┉┉┉┉┉┉┉┉┉┉┉┉┉┉┉┉┉┉(001)

(一)本元类┉┉┉┉┉┉┉┉┉┉┉┉┉┉┉┉┉┉┉┉┉┉┉┉┉┉┉┉┉┉┉(001)

(二)次元类┉┉┉┉┉┉┉┉┉┉┉┉┉┉┉┉┉┉┉┉┉┉┉┉┉┉┉┉┉┉┉(001)

(三)重元类┉┉┉┉┉┉┉┉┉┉┉┉┉┉┉┉┉┉┉┉┉┉┉┉┉┉┉┉┉┉┉(001)

 

第二章:知识系统的原则┉┉┉┉┉┉┉┉┉┉┉┉┉┉┉┉┉┉┉┉┉┉┉┉┉┉┉┉(001)

一.认知背景┉┉┉┉┉┉┉┉┉┉┉┉┉┉┉┉┉┉┉┉┉┉┉┉┉┉┉┉┉┉┉(001)

(一)认知前提┉┉┉┉┉┉┉┉┉┉┉┉┉┉┉┉┉┉┉┉┉┉┉┉┉┉┉┉┉┉(001)

(二)认知资质┉┉┉┉┉┉┉┉┉┉┉┉┉┉┉┉┉┉┉┉┉┉┉┉┉┉┉┉┉┉(001)

(三)认知立场┉┉┉┉┉┉┉┉┉┉┉┉┉┉┉┉┉┉┉┉┉┉┉┉┉┉┉┉┉┉(001)

 

二.认知原则┉┉┉┉┉┉┉┉┉┉┉┉┉┉┉┉┉┉┉┉┉┉┉┉┉┉┉┉┉┉┉(001)

(一)认知需求┉┉┉┉┉┉┉┉┉┉┉┉┉┉┉┉┉┉┉┉┉┉┉┉┉┉┉┉┉┉(001)

(二)认知程序┉┉┉┉┉┉┉┉┉┉┉┉┉┉┉┉┉┉┉┉┉┉┉┉┉┉┉┉┉┉(001)

(三)认知方法┉┉┉┉┉┉┉┉┉┉┉┉┉┉┉┉┉┉┉┉┉┉┉┉┉┉┉┉┉┉(001)

 

三.知识成识┉┉┉┉┉┉┉┉┉┉┉┉┉┉┉┉┉┉┉┉┉┉┉┉┉┉┉┉┉┉┉(001)

(一)形成知识┉┉┉┉┉┉┉┉┉┉┉┉┉┉┉┉┉┉┉┉┉┉┉┉┉┉┉┉┉┉(001)

(二)认知作用┉┉┉┉┉┉┉┉┉┉┉┉┉┉┉┉┉┉┉┉┉┉┉┉┉┉┉┉┉┉(001)

(三)确定知识┉┉┉┉┉┉┉┉┉┉┉┉┉┉┉┉┉┉┉┉┉┉┉┉┉┉┉┉┉┉(001)

 

第三章:知识系统形态┉┉┉┉┉┉┉┉┉┉┉┉┉┉┉┉┉┉┉┉┉┉┉┉┉┉┉┉(001)

一.知识构件┉┉┉┉┉┉┉┉┉┉┉┉┉┉┉┉┉┉┉┉┉┉┉┉┉┉┉┉┉┉┉(001)

(一)构件单元┉┉┉┉┉┉┉┉┉┉┉┉┉┉┉┉┉┉┉┉┉┉┉┉┉┉┉┉┉┉(001)

(二)构件机制┉┉┉┉┉┉┉┉┉┉┉┉┉┉┉┉┉┉┉┉┉┉┉┉┉┉┉┉┉┉(001)

(三)构件形态┉┉┉┉┉┉┉┉┉┉┉┉┉┉┉┉┉┉┉┉┉┉┉┉┉┉┉┉┉┉(001)

 

二.知识组织┉┉┉┉┉┉┉┉┉┉┉┉┉┉┉┉┉┉┉┉┉┉┉┉┉┉┉┉┉┉┉(001)

(一)知识链接┉┉┉┉┉┉┉┉┉┉┉┉┉┉┉┉┉┉┉┉┉┉┉┉┉┉┉┉┉┉(001)

(二)知识闭环┉┉┉┉┉┉┉┉┉┉┉┉┉┉┉┉┉┉┉┉┉┉┉┉┉┉┉┉┉┉(001)

(三)知识模块┉┉┉┉┉┉┉┉┉┉┉┉┉┉┉┉┉┉┉┉┉┉┉┉┉┉┉┉┉┉(001)

 

三.知识体系┉┉┉┉┉┉┉┉┉┉┉┉┉┉┉┉┉┉┉┉┉┉┉┉┉┉┉┉┉┉┉(001)

(一)知识结构┉┉┉┉┉┉┉┉┉┉┉┉┉┉┉┉┉┉┉┉┉┉┉┉┉┉┉┉┉┉(001)

(二)知识网络┉┉┉┉┉┉┉┉┉┉┉┉┉┉┉┉┉┉┉┉┉┉┉┉┉┉┉┉┉┉(001)

(三)知识图谱┉┉┉┉┉┉┉┉┉┉┉┉┉┉┉┉┉┉┉┉┉┉┉┉┉┉┉┉┉┉(001)

 

第四章:知识系统创建┉┉┉┉┉┉┉┉┉┉┉┉┉┉┉┉┉┉┉┉┉┉┉┉┉┉┉┉(001)

一.概念知识┉┉┉┉┉┉┉┉┉┉┉┉┉┉┉┉┉┉┉┉┉┉┉┉┉┉┉┉┉┉┉(001)

(一)概念内涵┉┉┉┉┉┉┉┉┉┉┉┉┉┉┉┉┉┉┉┉┉┉┉┉┉┉┉┉┉┉(001)

(二)概念本体┉┉┉┉┉┉┉┉┉┉┉┉┉┉┉┉┉┉┉┉┉┉┉┉┉┉┉┉┉┉(001)

(三)概念外延┉┉┉┉┉┉┉┉┉┉┉┉┉┉┉┉┉┉┉┉┉┉┉┉┉┉┉┉┉┉(001)

 

二.理论知识┉┉┉┉┉┉┉┉┉┉┉┉┉┉┉┉┉┉┉┉┉┉┉┉┉┉┉┉┉┉┉(001)

(一)理论因子┉┉┉┉┉┉┉┉┉┉┉┉┉┉┉┉┉┉┉┉┉┉┉┉┉┉┉┉┉┉(001)

(二)理论知识┉┉┉┉┉┉┉┉┉┉┉┉┉┉┉┉┉┉┉┉┉┉┉┉┉┉┉┉┉┉(001)

(三)理论作用┉┉┉┉┉┉┉┉┉┉┉┉┉┉┉┉┉┉┉┉┉┉┉┉┉┉┉┉┉┉(001)

 

三.知识集成┉┉┉┉┉┉┉┉┉┉┉┉┉┉┉┉┉┉┉┉┉┉┉┉┉┉┉┉┉┉┉(001)

(一)集成原则┉┉┉┉┉┉┉┉┉┉┉┉┉┉┉┉┉┉┉┉┉┉┉┉┉┉┉┉┉┉(001)

(二)模块机制┉┉┉┉┉┉┉┉┉┉┉┉┉┉┉┉┉┉┉┉┉┉┉┉┉┉┉┉┉┉(001)

(三)知识生成┉┉┉┉┉┉┉┉┉┉┉┉┉┉┉┉┉┉┉┉┉┉┉┉┉┉┉┉┉┉(001)

 

第五章:知识系统推敲┉┉┉┉┉┉┉┉┉┉┉┉┉┉┉┉┉┉┉┉┉┉┉┉┉┉┉┉(001)

一.知识甄别┉┉┉┉┉┉┉┉┉┉┉┉┉┉┉┉┉┉┉┉┉┉┉┉┉┉┉┉┉┉┉(001)

(一)分析性┉┉┉┉┉┉┉┉┉┉┉┉┉┉┉┉┉┉┉┉┉┉┉┉┉┉┉┉┉┉┉(001)

(二)研究性┉┉┉┉┉┉┉┉┉┉┉┉┉┉┉┉┉┉┉┉┉┉┉┉┉┉┉┉┉┉┉(001)

(三)筛选性┉┉┉┉┉┉┉┉┉┉┉┉┉┉┉┉┉┉┉┉┉┉┉┉┉┉┉┉┉┉┉(001)

 

二.知识优化┉┉┉┉┉┉┉┉┉┉┉┉┉┉┉┉┉┉┉┉┉┉┉┉┉┉┉┉┉┉┉(001)

(一)提取性┉┉┉┉┉┉┉┉┉┉┉┉┉┉┉┉┉┉┉┉┉┉┉┉┉┉┉┉┉┉┉(001)

(二)选择性┉┉┉┉┉┉┉┉┉┉┉┉┉┉┉┉┉┉┉┉┉┉┉┉┉┉┉┉┉┉┉(001)

(三)优化性┉┉┉┉┉┉┉┉┉┉┉┉┉┉┉┉┉┉┉┉┉┉┉┉┉┉┉┉┉┉┉(001)

 

三.知识境界┉┉┉┉┉┉┉┉┉┉┉┉┉┉┉┉┉┉┉┉┉┉┉┉┉┉┉┉┉┉┉(001)

(一)再现性┉┉┉┉┉┉┉┉┉┉┉┉┉┉┉┉┉┉┉┉┉┉┉┉┉┉┉┉┉┉┉(001)

(二)表现性┉┉┉┉┉┉┉┉┉┉┉┉┉┉┉┉┉┉┉┉┉┉┉┉┉┉┉┉┉┉┉(001)

(三)体现性┉┉┉┉┉┉┉┉┉┉┉┉┉┉┉┉┉┉┉┉┉┉┉┉┉┉┉┉┉┉┉(001)

 

第六章:知识系统形态┉┉┉┉┉┉┉┉┉┉┉┉┉┉┉┉┉┉┉┉┉┉┉┉┉┉┉┉(001)

一.知识元┉┉┉┉┉┉┉┉┉┉┉┉┉┉┉┉┉┉┉┉┉┉┉┉┉┉┉┉┉┉┉┉(001)

(一)创意性┉┉┉┉┉┉┉┉┉┉┉┉┉┉┉┉┉┉┉┉┉┉┉┉┉┉┉┉┉┉┉(001)

(二)始元性┉┉┉┉┉┉┉┉┉┉┉┉┉┉┉┉┉┉┉┉┉┉┉┉┉┉┉┉┉┉┉(001)

(三)发展性┉┉┉┉┉┉┉┉┉┉┉┉┉┉┉┉┉┉┉┉┉┉┉┉┉┉┉┉┉┉┉(001)

 

二.知识型┉┉┉┉┉┉┉┉┉┉┉┉┉┉┉┉┉┉┉┉┉┉┉┉┉┉┉┉┉┉┉┉(001)

(一)知识产权┉┉┉┉┉┉┉┉┉┉┉┉┉┉┉┉┉┉┉┉┉┉┉┉┉┉┉┉┉┉(001)

(二)知识产品┉┉┉┉┉┉┉┉┉┉┉┉┉┉┉┉┉┉┉┉┉┉┉┉┉┉┉┉┉┉(001)

(三)知识产业┉┉┉┉┉┉┉┉┉┉┉┉┉┉┉┉┉┉┉┉┉┉┉┉┉┉┉┉┉┉(001)

 

三.知识集┉┉┉┉┉┉┉┉┉┉┉┉┉┉┉┉┉┉┉┉┉┉┉┉┉┉┉┉┉┉┉┉(001)

(一)全景图┉┉┉┉┉┉┉┉┉┉┉┉┉┉┉┉┉┉┉┉┉┉┉┉┉┉┉┉┉┉┉(001)

(二)导航图┉┉┉┉┉┉┉┉┉┉┉┉┉┉┉┉┉┉┉┉┉┉┉┉┉┉┉┉┉┉┉(001)

(三)目录图┉┉┉┉┉┉┉┉┉┉┉┉┉┉┉┉┉┉┉┉┉┉┉┉┉┉┉┉┉┉┉(001)

 

第七章:知识系统演化┉┉┉┉┉┉┉┉┉┉┉┉┉┉┉┉┉┉┉┉┉┉┉┉┉┉┉┉(001)

一.知识消化┉┉┉┉┉┉┉┉┉┉┉┉┉┉┉┉┉┉┉┉┉┉┉┉┉┉┉┉┉┉┉(001)

(一)消化方法┉┉┉┉┉┉┉┉┉┉┉┉┉┉┉┉┉┉┉┉┉┉┉┉┉┉┉┉┉┉(001)

(二)消化结构┉┉┉┉┉┉┉┉┉┉┉┉┉┉┉┉┉┉┉┉┉┉┉┉┉┉┉┉┉┉(001)

(三)消化境界┉┉┉┉┉┉┉┉┉┉┉┉┉┉┉┉┉┉┉┉┉┉┉┉┉┉┉┉┉┉(001)

 

二.知识转化┉┉┉┉┉┉┉┉┉┉┉┉┉┉┉┉┉┉┉┉┉┉┉┉┉┉┉┉┉┉┉(001)

(一)转化原则┉┉┉┉┉┉┉┉┉┉┉┉┉┉┉┉┉┉┉┉┉┉┉┉┉┉┉┉┉┉(001)

(二)转化方法┉┉┉┉┉┉┉┉┉┉┉┉┉┉┉┉┉┉┉┉┉┉┉┉┉┉┉┉┉┉(001)

(三)转化状态┉┉┉┉┉┉┉┉┉┉┉┉┉┉┉┉┉┉┉┉┉┉┉┉┉┉┉┉┉┉(001)

 

三.知识进化┉┉┉┉┉┉┉┉┉┉┉┉┉┉┉┉┉┉┉┉┉┉┉┉┉┉┉┉┉┉┉(001)

(一)进化路径┉┉┉┉┉┉┉┉┉┉┉┉┉┉┉┉┉┉┉┉┉┉┉┉┉┉┉┉┉┉(001)

(二)进化领域┉┉┉┉┉┉┉┉┉┉┉┉┉┉┉┉┉┉┉┉┉┉┉┉┉┉┉┉┉┉(001)

(三)进化境界┉┉┉┉┉┉┉┉┉┉┉┉┉┉┉┉┉┉┉┉┉┉┉┉┉┉┉┉┉┉(001)

 

第八章:知识系统应用┉┉┉┉┉┉┉┉┉┉┉┉┉┉┉┉┉┉┉┉┉┉┉┉┉┉┉┉(001)

一.知识文体┉┉┉┉┉┉┉┉┉┉┉┉┉┉┉┉┉┉┉┉┉┉┉┉┉┉┉┉┉┉┉(001)

(一)语境性┉┉┉┉┉┉┉┉┉┉┉┉┉┉┉┉┉┉┉┉┉┉┉┉┉┉┉┉┉┉┉(001)

(二)起承转合┉┉┉┉┉┉┉┉┉┉┉┉┉┉┉┉┉┉┉┉┉┉┉┉┉┉┉┉┉┉(001)

(三)体裁性┉┉┉┉┉┉┉┉┉┉┉┉┉┉┉┉┉┉┉┉┉┉┉┉┉┉┉┉┉┉┉(001)

 

二.知识语法┉┉┉┉┉┉┉┉┉┉┉┉┉┉┉┉┉┉┉┉┉┉┉┉┉┉┉┉┉┉┉(001)

(一)语素性┉┉┉┉┉┉┉┉┉┉┉┉┉┉┉┉┉┉┉┉┉┉┉┉┉┉┉┉┉┉┉(001)

(二)句法性┉┉┉┉┉┉┉┉┉┉┉┉┉┉┉┉┉┉┉┉┉┉┉┉┉┉┉┉┉┉┉(001)

(三)造句性┉┉┉┉┉┉┉┉┉┉┉┉┉┉┉┉┉┉┉┉┉┉┉┉┉┉┉┉┉┉┉(001)

 

三.知识论述┉┉┉┉┉┉┉┉┉┉┉┉┉┉┉┉┉┉┉┉┉┉┉┉┉┉┉┉┉┉┉(001)

(一)论证性┉┉┉┉┉┉┉┉┉┉┉┉┉┉┉┉┉┉┉┉┉┉┉┉┉┉┉┉┉┉┉(001)

(二)解释性┉┉┉┉┉┉┉┉┉┉┉┉┉┉┉┉┉┉┉┉┉┉┉┉┉┉┉┉┉┉┉(001)

(三)阐述性┉┉┉┉┉┉┉┉┉┉┉┉┉┉┉┉┉┉┉┉┉┉┉┉┉┉┉┉┉┉┉(001)

 

第九章:知识系统经营┉┉┉┉┉┉┉┉┉┉┉┉┉┉┉┉┉┉┉┉┉┉┉┉┉┉┉┉(001)

一.品牌建设┉┉┉┉┉┉┉┉┉┉┉┉┉┉┉┉┉┉┉┉┉┉┉┉┉┉┉┉┉┉┉(001)

(一)品质性┉┉┉┉┉┉┉┉┉┉┉┉┉┉┉┉┉┉┉┉┉┉┉┉┉┉┉┉┉┉┉(001)

(二)形象性┉┉┉┉┉┉┉┉┉┉┉┉┉┉┉┉┉┉┉┉┉┉┉┉┉┉┉┉┉┉┉(001)

(三)定位性┉┉┉┉┉┉┉┉┉┉┉┉┉┉┉┉┉┉┉┉┉┉┉┉┉┉┉┉┉┉┉(001)

 

二.公共推广┉┉┉┉┉┉┉┉┉┉┉┉┉┉┉┉┉┉┉┉┉┉┉┉┉┉┉┉┉┉┉(001)

(一)格局性┉┉┉┉┉┉┉┉┉┉┉┉┉┉┉┉┉┉┉┉┉┉┉┉┉┉┉┉┉┉┉(001)

(二)鉴赏性┉┉┉┉┉┉┉┉┉┉┉┉┉┉┉┉┉┉┉┉┉┉┉┉┉┉┉┉┉┉┉(001)

(三)美誉性┉┉┉┉┉┉┉┉┉┉┉┉┉┉┉┉┉┉┉┉┉┉┉┉┉┉┉┉┉┉┉(001)

 

三.市场营销┉┉┉┉┉┉┉┉┉┉┉┉┉┉┉┉┉┉┉┉┉┉┉┉┉┉┉┉┉┉┉(001)

(一)竞争性┉┉┉┉┉┉┉┉┉┉┉┉┉┉┉┉┉┉┉┉┉┉┉┉┉┉┉┉┉┉┉(001)

(二)解决性┉┉┉┉┉┉┉┉┉┉┉┉┉┉┉┉┉┉┉┉┉┉┉┉┉┉┉┉┉┉┉(001)

(三)引导性┉┉┉┉┉┉┉┉┉┉┉┉┉┉┉┉┉┉┉┉┉┉┉┉┉┉┉┉┉┉┉(001)

 

第十章:知识系统评估┉┉┉┉┉┉┉┉┉┉┉┉┉┉┉┉┉┉┉┉┉┉┉┉┉┉┉┉(001)

一.评估要求┉┉┉┉┉┉┉┉┉┉┉┉┉┉┉┉┉┉┉┉┉┉┉┉┉┉┉┉┉┉┉(001)

(一)知识性┉┉┉┉┉┉┉┉┉┉┉┉┉┉┉┉┉┉┉┉┉┉┉┉┉┉┉┉┉┉┉(001)

(二)知识品┉┉┉┉┉┉┉┉┉┉┉┉┉┉┉┉┉┉┉┉┉┉┉┉┉┉┉┉┉┉┉(001)

(三)知识化┉┉┉┉┉┉┉┉┉┉┉┉┉┉┉┉┉┉┉┉┉┉┉┉┉┉┉┉┉┉┉(001)

 

二.评估原则┉┉┉┉┉┉┉┉┉┉┉┉┉┉┉┉┉┉┉┉┉┉┉┉┉┉┉┉┉┉┉(001)

(一)评估定位┉┉┉┉┉┉┉┉┉┉┉┉┉┉┉┉┉┉┉┉┉┉┉┉┉┉┉┉┉┉(001)

(二)评估程序┉┉┉┉┉┉┉┉┉┉┉┉┉┉┉┉┉┉┉┉┉┉┉┉┉┉┉┉┉┉(001)

(三)评估职责┉┉┉┉┉┉┉┉┉┉┉┉┉┉┉┉┉┉┉┉┉┉┉┉┉┉┉┉┉┉(001)

 

三.评估方法┉┉┉┉┉┉┉┉┉┉┉┉┉┉┉┉┉┉┉┉┉┉┉┉┉┉┉┉┉┉┉(001)

(一)评估参数┉┉┉┉┉┉┉┉┉┉┉┉┉┉┉┉┉┉┉┉┉┉┉┉┉┉┉┉┉┉(001)

(二)评估方法┉┉┉┉┉┉┉┉┉┉┉┉┉┉┉┉┉┉┉┉┉┉┉┉┉┉┉┉┉┉(001)

(三)评估策略┉┉┉┉┉┉┉┉┉┉┉┉┉┉┉┉┉┉┉┉┉┉┉┉┉┉┉┉┉┉(001)

 

结语:┉┉┉┉┉┉┉┉┉┉┉┉┉┉┉┉┉┉┉┉┉┉┉┉┉┉┉┉┉┉┉┉┉┉(001)


结语:

知识的起源是因为类为了生存而对各种事物的内外信息化和符号化以及象征化,其目的不外乎就是建立记忆,进而认知,从而能够差异化的识别不同的客观事物。并且通过认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知识又是通过人类发明的语言和文字得以代代相传,从甲骨文到竹板刻字,我们的祖先毕升创造了活字板印刷术,从此文字以纸张的形式被永久记录下来了。由此,农业时代的经验知识,工业时代的技术知识,信息时代的信息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程序知识等等得以升华。知识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命运,然而我们对知识的认识还很有限,以至于今天对知识的还未有达成共识的统一定义。

撰写《知识学》理论当然要对“知识”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但是更重要的是针对今天的知识大爆炸,人类已经进入了超级智慧时代。网络时代的今天人类,人类仅仅三十年发明创造的知识创造已经是人类五千年来所有知识总量的三倍之多。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有的知识被淘汰,成为无用的知识,有的知识被发明,但是暂时不能用上,甚至可能在若干年之后可能被用上。而全新的知识又不断的被发明出来,并且从某些个人的见识变成部分人的共识,更甚至变成人类的常识。

而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知识互联成为常态。知识大碰撞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全新知识问世。这就是本文的核心,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灿烂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了,这就是全新的知识竞争时代。

知识竞争时代主要的现实意义体现在经济领域,即通过知识创造财富。并且,今天的知识存在于不仅仅在基础领域,更广泛的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大量致使被广泛应用使得人类必须与时俱进的掌握先进的知识,淘汰传统的知识。不然将被知识竞争的时代所淘汰,沦落至“知识贫民”。当然,“知识贫民”不仅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与之同时出现的是“知识经营”,他们通过不断创造的新知识,不仅仅富可敌国,更使得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这是因为知识产权的保障,使得那些拥有“先进知识”的“知识精英”所向披靡。

而且,先进知识抑或新知识更在重塑全球化格局。这是因为“先进知识抑或新知识”将使得传统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成本大幅下降,而相对应的是品质大幅提升。所以,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将被抛弃。因为在生产线上可以使用不疲倦的机器人,它们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顿的工作。

当然,产品的功能发展和品质大幅提升又促使全新需求大量产生。即“先进知识抑或新知识”不断地再创造全新需求,这样又要求供应结构不断的与时俱进。以满足人类无止境产生的欲望,甚至是奢望。

想想一百多年前,中国的皇帝都未坐过飞机、高铁。今天普罗大众将高铁、飞机作为出行的工具已成常态抑或常识。显然,知识不断改造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造人类自身的思想、生活、娱乐、工作以及创造。

知识的进化,推动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

 

 


后记:

一.

在撰写“元知识解析”的时候,正是因为有着一些空余时间,所以进行“元知识解析”论文的撰写。这是因为,此篇论文我自以为是揭示任何知识本质之中的本质。所以觉得非常重要,所以找了很多积累的资料。没想到从九月初一写就写到现在。整整花了四个星期的时间。这是因为以我以往的创作经历来看,一本理论专著也就在一至二周可以撰写完毕。显然,现在才刚刚将《知识系统学》理论熬出来,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现在想想想也值得!!!

 

二.

之前我曾经写出了《理论学》理论,自我感觉貌似能够涵盖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了。但是自己再深究下去就发现不知深浅。然后不敢吱声,转而继续撰写其它理论。尽管《理论学》理论为任何理论、学术、论文等的构建创建起了模块化的模式。并且自以为可以达到了“混元耦合,万学一体”万学归宗的境界,但是《理论学》理论本身无法解释《科学学》的推理形式以及《知识学》、《知识系统学》理论的综合形式。

 

三.

《知识系统学》理论的逻辑系统和传统任何理论撰写都有所不同的区别在于,以往任何理论的撰写都是以现象、形态、本质、规律以及价值五个章节模块建构理论。但是当时也没有想到《知识系统学》理论的重大意义,同时,基于当时对于“知识”概念认知的肤浅,致使当时形成的《知识系统学》理论体系相对而言很空乏。

 

四.

此次撰写《知识系统学》理论是因为想撰写“元知识”这一偶然的想法而起,可是没有想到越写越多,当写到几十页的时候我觉得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进行论文创作时所犯的由此及彼的通病。于是我又想起了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塑像的手的故事。于是就将那些多余的文字装入其它的文件中,结果是发现与其装入其它的文件中,还不如按照那些论述的论点构建起独立的“章节”,于是将这些章节设定一个内在的论述程序。结果又发现这样的论述程序事实上就是人类行为的发生程序。因此,根据这个状态,决定重新撰写《知识系统学》理论。

 

五.

通过对《知识系统学》理论整体性质的梳理,根据每一个行为之间必然的联系,将此中联系性质的行为再次分别造册,补充进《知识学》理论中,就这样,此次撰写的《知识系统学》理论章节与2015年曾经撰写过《知识学》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区别。当时《知识学》理论是以“现象、形态、本质、规律以及价值”五个章节模块建构。而现在的《知识系统学》理论是以“元知识解析、知识的原则、知识的形态、知识的模块、知识的推敲、知识的形态、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应用、知识的经营、知识的评估”十个章节构建。

 

六.

记得在十几年前,美国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曾约请全球一千多位顶级哲学家、科学家以及各行业的理论专家撰写一本能够涵盖世界上所有知识的书。据说他是花了近十亿美元,但是努力了十几年之后,偃旗息鼓了。这是因为那些全球顶级哲学家、科学家以及各行业的理论专家无法驾驭这个课题。我想原因在于这些顶级哲学家、科学家以及各行业的理论专家搞不清楚“知识”与“科学”两大知识的区别。

 

七.

如果您在某种语种方面有着非常专业的境界,欢迎您加我的微信,目的是想希望找到更多的合作者参与《知识学》理论的各种翻译工作。以便于今后的出版工作。当然,您要提供您的个人资历介绍。谢谢关注和观赏!!!

 

 

韩妙第

2019年9月28日星期六

 

欢迎加我的微信;

微信号:18017408096;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