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名词概念的论证
2019-09-30 21:49:07
  • 0
  • 0
  • 7
  • 0

经济名词概念的论证

作者:韩妙弟

日期:2017年09月27日

论文摘要:

在传统的经济学界对于经济这个概念的定义有着数千条,即使是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对于经济这一名词的概念没有进行定义。

而在中国古代,针对经济这一名词的定义有着“经邦济世”、“经世济民”以及“经世济用”三大类。究竟哪一种更为科学和精准?从字本位的角度分析,在中国的汉字中,经:形声。“经”的繁体中文为“经”。经字从糸从巠,巠亦声。“巠”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本义: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穿梭交织)。

济,作动词的意思是渡过水流,出自于《楚辞·屈原·涉江》;

假如按照汉字字本位的意思去定义经济,就可能出现以下的文字:经济就是如何穿越重重生活障碍意思。这样的定义显然会令人贻笑。

从其结果来说,经济的结果就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下,去生产必要的生活物资,创造物质、财富等,用来解决生活和生存以及发展的问题。

问题在于如何创造物质?创造物质的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创造物质的行为是否具有性价比?

关键词:经济、生态、性价比、可持续性、概念;

经济名词元概念的论证

作者:韩妙弟

日期:2017年09月27日

一.经济名词的原始意义

1.字本位解释

从字本位的角度分析,在中国的汉字中,经:形声。“经”的繁体中文为“经”。经字从糸从巠,巠亦声。“巠”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

本义: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穿梭交织)。

济,作动词的意思是渡过水流,出自于《楚辞·屈原·涉江》;

假如按照汉字字本位的意思去定义经济,就可能出现以下的文字:经济就是如何穿越重重生活障碍意思。如果是这样的定义显然会令人贻笑大方。

2.“经济”一词的演变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其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概念,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内涵,古代名联中一句“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面的经济就是经纶济世的意义。而我们可以看到“经济”这个词语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的一个词语。能做到“经济”二字的人必须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却敌。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儒家学派的众人,会按照《大学》中“三纲八目”的要求去做学问、做人,而三纲八目最高的要求就是做到“治国平天下”,这个就是古代“经济”一词的最外向的表示。[01]

3.英文“economy”的词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α(家政术)。οικο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习惯的意思。因此,其本来含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个名称后来被马歇尔改回经济学(Economics)。到了现代,如果单称经济学的话,是在政治经济学或者更广的层面来考虑经济,因此一般在指经济学的时候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同义的。[02]

二.经济的系统性

作为经济概念,它是由其内涵、本体以及外延三者组成。

1.“经济”的内涵性

经济活动的内涵就是思想、动机和愿景,它的具体表现是由制度、权利、义务、制衡、伦理组成。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政府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处于领导性以及在未来具有趋势性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化和优化性以及进化性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它包含有经济法律和法规。[03]

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其含义包括:其一,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利益和要求。其二,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经济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其三,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合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04]

经济义务:经济义务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责任。其含义包括:其一,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其二,经济义务主体应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否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05]

制衡机制:制衡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权利的制约和平衡的制度。一般包括公司制衡机制、社会制衡机制、权力制衡机制(或行政制衡机制)、利益制衡机制等等。外部制衡机制主要包括市场制衡机制和社会制衡机制。其目的是既要确保经营者有职有权,又要确保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并防止出现股东过度干预和经营者内部人控制问题。[06]

经济伦理:经济伦理不仅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涉及到企业在生产、销售、广告等各个环节在道德方面的认知与自我约束,而且还关涉到个人在生活方式、物质消费上的道德选择。[07]

经济思想:指的是在开展经济活动发展的目标、原则,针对经济活动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制度化建设,用以约束和管理各种经济行为,并且在经济活动开展时针对各种为题提出纲领性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指导。这种经济思想有着正能量方面的,正能量方面的经济思想倡导的是节俭性以及事半功倍的经济活动。对资源有着循环式利用的原则。也有着负能量方面的,就是在资源的利用方面是糟蹋式的浪费,而在使用方面是一次性的,其结果是损人不利己的互害。

2.“经济”的本体性

经济的本体指的是经济活动的系统组织,它主要是由筹划、生产、交易、消费、转化五个环节构成。

筹划: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计划,为了经济活动的展开而做前期准备工作。

生产:生产是指从事创造生活物资以及生存资料和工具等的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交易:是指双方以不同的物资通过货币为媒介,甚至直接就是物物的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各自所有物财产权转移的活动。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转化:指的是作为消费后产生的利润第一部分进入经济活动组织内进行分配,第二部分作为再生产进行投资或投入,第三部分作为积累进行储存,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转化为分配或投资。

3.“经济”的外延性

经济活动外延的核心是物质、财富,它是由产值、质量、成果、效益、发展组成;

产值: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是指企业经营在一定时期内因为提供给社会的产品被认同和消化,最终产品或提供企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质量:产品所含标题说明物质的数量叫质量,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的量化指标,一组固有特性能够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

成果:通过经济活动收获到的劳动效益、成效和成绩。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效益: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获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

发展:发展是经济活动从开始起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经济活动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三.“经济”的定义

1.涉及领域

经济,是指一定范围(国家、区域)内,组织一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之总称。现代经济伴随着货币,当中被生产、流通、交换的物品被称为商品,其中既包括苹果和衣服等的物品,也包括法律咨询、邮政递送等的服务,还有证券等的权利,以及信息。

(1).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2).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08]

2.具有的思想

而在中国古代,针对经济这一名词的定义有着“经邦济世”、“经世济民”以及“经世济用”三大类。

经邦济世:强调的是针对国家的发展,作为精英阶层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这和普通百姓抑或经济活动的主体没有丝毫关系。属于孤芳自赏的自说自话。

经世济民:强调通过经济活动,能够拯救社会和民众。从而否定了经济活动的主体存在,将自身定位为救世主的角色。这样的定义非常的荒诞。

经世济用:强调作为经济活动必须能够长久性开展,今天说来就是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同时能够做到实用,即具有性价比的使用原则。

究竟哪一种更为科学和精准?

从其结果来说,经济的结果就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下,去生产必要的生活物资,创造物质、财富等,用来解决生活和生存以及发展的问题。

问题在于如何创造物质?创造物质的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创造物质的行为是否具有性价比?

3.“经济”的定义性

首先经济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通过各种经营活动,产生收益。用以维持生计,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可持续性的、不断的发展前景或空间。所以,经济就是人类展开各种经营活动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在社会实践活动时,通过对被经营的事物进行宏观乃至微观上的筹划、生产、交换、消费以及转化诸多行为,获得收益和盈余,以此在下一轮的经营活动中拥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或空间的经营基础的能力。显然,在这样的诉求下展开的经济活动其指导思想就是“经世济用”的原则

其次,“经世济用”意义。何谓经世济用?即经得起长久使用。也就是说,一个手段或物品以及方法不是一起性消费,而是能够多次或更多次的消费,具有很好的性价比。显然,经世济用的内涵是具有理性的思维诉求,在这样的诉求下,“经济”的概念就有着循环性、生态性以及性价比的特征。

这说明了人类在开展财富制造、积累、分配、储存和消费各项活动时,要求做到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要做到尽可能的合理利用,就要在对资源配置和利用上运用各种优化的模式和方式,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各种资源价值,使得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和最合理化的体现。

最后,给予“经济”概念定义:

经济事实上是指人类在任何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以及具有高性价比的经济活动能力。

摘录:

[01]佚名 经济,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1755100-1855929.html

[02]佚名 经济,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1755100-1855929.html

[03]佚名 经济制度,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6012073-6225060.html

[04]佚名 经济权利,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4806712-5023033.html

[05]佚名 经济义务,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7586842-7860937.html

[06]佚名 制衡机制,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2182905-2309743.html

[07]佚名 经济伦理,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9979381-10327063.html

[08]佚名 经济,360百科,【2017-09-27】(不详)https://baike.so.com/doc/1755100-1855929.html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